高考应该如何报志愿?城市、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
2020-03-2715:08:39 来源: 作者:qiuyu

三月接近尾声,2020年高考越来越近,无论是已经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还是即将进入高三的高二学习,内心应该都有一些忐忑。那么,高考应该如何报志愿?城市、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下面,上学吧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选择大学所在的城市是否重要?

重要,很重要。

大学所在的城市除了能决定你未来四年的生活环境,见识和格局外,很大程度也决定了你将来工作所在的城市与格局。大部分人在大四毕业时都倾向于留在母校所在城市,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更是对于母校所在的城市有更深的归属感。

另外,在大四就业时,大学所在城市的公司去招聘的较多,学校本身对当地影响较大,如果选择了在大学所在城市就业,那么你的人脉从迈入大学就打起了,你的老师,同学,校友的联系也会更为紧密。所以,选择一个城市上大学,很大可能选择了将来工作的地方。你在选择大学时,想好去哪里工作了吗?

二、根据专业选大学应该注意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比如河海大学的水利,西北工业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同济大学的建筑,江南大学的食品等等。所以我们根据专业选大学应该也要为就业和将来深造做好打算。

譬如你将来想从事土木工程,那么选择土木老八校是比较好就业的。想加入国家电网,那最好选择电力系统的高校。比如电力系统著名的二龙四虎。

二龙:武大+华北电力

四虎:清华+浙大+西安交大+华科

选择了这几个学校,意味着将来更容易进入电力系统,在入职后也会有更多的校友资源。

三、专业和院校应该侧重哪一个?

当院校层次相同时,以专业为主;当层次不同时,以院校为主。目前中国的院校基本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不考虑港澳台的情况)。

层次一:清华+北大;

层次二:普通985+经济发达地区211;

层次三:普通211;

层次四:一本+二本;

层次五:三本;

层次六:大专。

当你的分数可以让你在同一个层次选择学校和专业,那么根据专业强势的程度来选择学校。比如都是985平台,东南大学的土木就要比中国农业大学强不少。当你的分数可以选择高一个层次的弱专业和低一个层次的好专业时,建议选择高一个层次的学校。我们在就业时HR常会根据学校的层次来设置门槛,只有迈过了这个门槛,才能有进一步竞争的机会。另外,如果进大学了,实在对专业不感兴趣,那么可以申请转专业,这些都是允许的。上了大学后,你会发现,不同层次之间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级别真的是天壤之别。

四、要不要选择接受调剂?

现在报志愿时都有一项,是否接受调剂。那么我们在填写志愿是否要勾选这个选项呢?

建议选择。我们在报志愿时要把学校划分优先级别,同一批次的学校要根据希望考进去的程度排位,譬如,你想报清华,那一定要把清华放第一位,而不是第五位,平行志愿也是有顺序的。当我们按希望被录取的程度填报高校时,即使被调剂专业了,也是进入了更希望去高校不热门的专业,以后申请换专业就可以了。

另外,不一定被调剂的专业就不好,我同学被调剂到了冷门数学专业,结果考研特别吃香,考了热门的计算机,现在分分钟在知乎谈笑风生。 若是专业不如意了,不要急,等一等,时运和兴趣都是会转换的。

五、有考研深造打算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应注意什么?

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对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都有考研深造的打算,2016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为177万,比2015年增长约12万。考研现象越来越热,那么如果你想提前为考研布局,在选大学要注意下边几点:

(1)尽量选择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校;

(2)尽量选择有保研保外资格的学校;

(3)尽量选择和其他好学校有联盟的学校,比如著名的C9联盟;

(4)如果分数不是那么理想,尽量选择高层次,专业强势的学校。这样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在大学好好学习,不然保研考研都是痴人说梦了。

六、三本学费较贵,要不要选择大专?

千万不要降低层次,不要舍弃三本选择大专。要知道,本科学位意味着你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你可以参加考研,你也可以突破很多公司招聘时本科以上学历的限制。至于比较贵的学费,我们在读大学时完全可以以助学贷款来缓解一下,年轻的学生千万不要这时候自以为很懂事,放弃了三本,选择了大专,那么你也放弃了未来的很多可能性。

好啦,关于“高考应该如何报志愿?城市、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另外,准备参加2020年高考的同学,上学吧小编强烈推荐上学吧找答案APP!最后,预祝大家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02.png

扫码下载上学吧找答案APP

扫码下载上学吧找答案APP作业考试网课答案应有尽有

上学吧找答案微信小程序 免下载,即可体验强大搜题神器

标签: 高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上学吧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