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反应生产工-钛白粉生产工考试题库
钛白粉的生产流程分三步:原料预处理、生产过程、产品后处理。生产钛白粉的原料为钛矿,现在可开采利用的两种钛矿主要是岩矿和砂矿。多数钛矿在用于钛白粉颜料加工前,宜进行浓缩、富集等加工方法来提高TiO2在原料中的含量。重选、磁选、静电选等都是通常选矿的方法,通过电炉冶炼得到高钛渣,经铁还原和化学处理等步骤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人造金红石产品。目前,制取钛白粉的工艺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此外还有盐酸法、混合法以及硝酸法等。
[主观题]
在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钛白粉产品质量的控制工艺关键在于()、()和()三大环节。
[主观题]
水解后偏钛酸粒径分布范围(),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增加了煅烧的难度,使原本()、()、()等三区温度控制范围模糊,增加操作难度。水解后偏钛酸粒径偏小,相同的煅烧工艺条件下,二氧化钛易(),影响物料的()。
[主观题]
粒度有()、()等等之分。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颜料性能都是()粒子所反映的特征。二级粒子粗,呈()相,反之,二级粒子细,呈()相。这种粗细只是一个相对值,在实际生产当中,二级粒子的粗细不足以让产品外观出现所谓的黄与蓝之分,更重要的是影响产品(),这就是二级粒子不均匀造成的缘故。
[主观题]
当产品质量出现异常,需要通过水解来调整时,不能单一地通过()或者()来判定粒子的粗细和均匀度,必须将两则()进行分析。在沉降率测定过程中,主要是判断粒度分布()的重要依据。
[主观题]
对于钛白粉而言,粒度分布是衡量产品在性质上差异的最本质体现之一,理想的二氧化钛粒径应在()微米,且保证粒径的()。
[主观题]
衡量水解质量的好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水解后偏钛酸的()和()。
[主观题]
成品粒度偏粗,可以理解为水解()级粒子粗,形成的水解偏钛酸絮凝粒子(),抽速(),沉降率(),产品有黄红相趋势。产品的颜料性能特征是成品的()决定,而不是水解()粒子来决定,原级粒子不具备颜料特征。产品颜料性能的优异与成品粒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控制好成品的粒度是一个最终目的,尽可能地将产品中值粒径控制在()µm左右。
[主观题]
水解偏态酸粒子当D50在1.171~1.291µm时,抽速在100~115s之间正常波动,说明水解絮凝粒子较(),二级粒子(),原级粒子(),产品外观有呈()相的趋势;当D50在1.171~1.291µm时,沉降率在67~75mm之间,并且上层清液透亮,分界线明显,说明粒子()。由于受分析条件和仪器状态的影响,D50数值往往局限性很大,但分布宽度是一个相对值,基本上能够反映粒度分布的客观情况,因此,重视D90~D10数值,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数值必须小于(),否则水解过程存在问题,要一一去分析排查。
[主观题]
成品检测出的粒度情况可以看作是水解()粒子的特征体现。依据成品粒度及其分布情况,来初步判定水解()粒子的粗细程序和均匀性,来指导岗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