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找答案首页 > 全部分类 > 求职面试
搜题
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最初,西方的大学是在学院(college)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学最初崛起的时候,分为四个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其中不是专科性质的是()

A.法学院

B. 神学院

C. 医学院

D. 人文学院

查看答案
更多“最初,西方的大学是在学院(college)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学最初崛起的时候,分为四个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其中不是专科性质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自大学产生以后,世界历史的变迁大多与大学紧密相关,往往一个时代的崛起,是以大学的崛起为先导的:意大利的崛起有()。
A:巴黎大学

B:博洛尼亚大学

C:剑桥大学

D:柏林大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色列与英国——缘于科教优劣的崛起和陨落

  曾经是19世纪工业超级强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20世纪一直处于逐渐衰落的颓势,在很多领域已不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自称“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和脑袋”的以色列,建国后却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6%的年均增长速度,在战火不断的环境中,以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称雄中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英国的衰落和以色列的崛起,它又给予我们哪些深刻启示呢?

  第一,英国教育体系的相对落后是英国落后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比例最低;且基础教育领域中师资良莠不齐,学生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时数偏少,退学人数多。基础教育水平的下降必然影响到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间接影响该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反观仅604万人口、国土面积仅2.1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建国后始终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以色列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以色列2至4岁的儿童大多数参加学前课程教育,5至16岁的所有人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所有公民均可享受免费教育至18岁。比较健全的基础教育体系,不仅使国内受正规教育13年或13年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也为以色列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600万人口的国度拥有高等学府20所,在校生达10万人。平均每1000劳动力中有78名大学生,1万人中有142名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80名和日本的75名,是欧盟的3倍多。在20所高等院校中,不乏希泊莱大学和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这样的世界级名校,在以色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教育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望其项背。

  以色列和英国的教育状况的差距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由弱至强和由强至弱的转变。

  第二,轻应用、脱离生产实践的科教发展之道是英国人力资源素质每况愈下、综合国力日渐衰退的重要原因。

  基础教育的薄弱,削弱了人才资源的竞争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更加剧了追求实质成就的优秀人才缺失的危机。英国的高等院校偏重理论科学,多与生产实践脱节,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英国大学的工程技术科系学生比例最低,又缺乏完备的职业培训制度,无法满足产业部门的需要,因而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十分狭窄。同时,英国企业培训费用低于营业额的1%,而这一数字,日本是3%,德国是2%,直接导致英国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英国不同,以色列将“科教兴国”定位与把科学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科技解决生产第一线问题,加大产业部门的科技含量。以色列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一大学一企业为主干的科研体系,将科研工作的重心,有层次地推至生产前沿。20世纪70至80年代,其研究领域已遍及各经济部门,国家专利经费总额是美国的2倍多,加拿大的9倍多,同时政府还设立开发风险基金,资助企业的应用型科技研究和科技产业化。尤其在农业领域,由博士、硕士等参与的科技队伍,在短短五十年间,开发应用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并进而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其中多项农业技术世界领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他们以占总人口1.27%的农业劳动力在多为寸草不生的沙丘上,创造了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万元和年出口值19亿多美元的奇迹。这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重传统、轻创新,甚至排斥创新和变革,使英国在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严重落伍。

  英国凭借产业革命后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对英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助涨作用持续了一二百年,一度曾引领全球所有的产业、行业的发展。明显的优势地位和强烈的优越感,使之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不足,使之在当代科技领域鲜有世界一流的成就。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英国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多集中于食品加工、烟草、汽车、纺织等产、行业,除金融业外,英国已很少有闻名世界的高新技术大企业。

  追于险恶生存环境的重压,以色列始终把科技创新当做改变自然资源匮乏、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源头。以色列能源缺乏,针对这一国情,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在太阳能研究领域,使各项技术指标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其人均太阳能利用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位,初步改变了能源贫乏的历史。以色列不产钻石,却能利用本国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建成发达的钻石加工业,其钻石出口值49亿美元,超过它的农业产值,世界上40%的钻石制成品是以色列加工的,其中10种宝石的加工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20世纪80年代以来,顺应知识经济发展潮流,以色列勇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尖端行业的新兴技术型公司达3 000余家,其绝对数在世界上名列第二位。这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年总产值300多亿美元,占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年高新技术出口值90多亿美元,占以色列出口总额的33%,尤其是它的软件出口值已超过20亿美元,软件产品遍及美国3500所学校和街区;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普通电信网络化的国家之一。

  通过阅读上述案例资料,讨论分析以色列崛起和英国陨落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材料一]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5月3日,青年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其中法科学生谢绍敏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会议决定在5月4日发动游行示威。5月4日,示威学生向使馆区进发,放火焚烧曹汝霖住宅。将惊惶失措的章宗祥打得头破血流。这时,大批军警赶到,逮捕了32名学生。5月6日清晨,邵力子到复旦大学,动员上海学生运动。学生何葆仁被推举为代表,上海学生运动由此开始。[材料二]一位大学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观察现今的国际形势,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大谈爱国。到了5月4号或者12月9号的时候,我们大谈爱国,可是跨过这条线难道我们就不爱国了吗?现在我们的爱国只是强迫两个字,我们只是表面壮大,爱国已经泛化,爱国是被动的。实事求是地说,一般人的表现是因此而远离这个话题,难以启齿,只是凑热闹。 [材料三]以下摘录热播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几段话。在谈到大国崛起的原因时,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皮埃尔.罗桑瓦隆说:“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说:“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说:“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问题: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转型、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重庆、湖南、四川等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正迎来返乡创业的热潮。这些创业者中,既有返乡的农民工、企业管理者,也有大学生、公司职员等,他们怀着浓浓的乡情,抓住家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回乡打拼。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返乡创业的企业数量和创造的产值,已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这一趋势方兴未艾,它给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中西部返乡创业主要受益于东部的发展转型

B.返乡创业热潮主要出现在传统劳动力输出地

C.返乡创业成为推动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D.返乡创业已成为撬动中西部地区转型的新杠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给定材料

资料1

2014年末,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发表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塔伊.埃其奥妮题为《年轻人的声音》的文章。在文中,这位国际问题研究者为中国学生点赞,称赞中国年轻人的坦诚,说他们展现了“崛起大国的公民意识”当中国历经百年沧桑,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时,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使得大国的公民形象必定会受到世人的瞩目。2015年,18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13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仓廪实而知礼节,逐渐赋予起来的中国,已经到了培植精神富足的阶段,在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成为健康向上的大国公民,建设一个让国民享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豪感的社会,已经不只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与现实的鲜活样本。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应使国民的现代化。我们传递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奢侈品店里扫货的阔绰、各大景区爆满的热情,更应是谦逊有礼的大国公民形象。

资料2

在现代社会,“大国”的概念绝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实力的攀升,它还需要公民的道德伦理、文明程度等共同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J主任说,“公民,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构成国民素质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道德良知、行为规范、个体品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

今年3月,某媒体以“国民素质”为主题,选取东中西部12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2016年通过对数千名普通国民的访问,收集到2405个有效样本。调查从国民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发问,虽不能涵盖国民素质的全部内容,但基本能够反映当下我国国民素质的基本状态。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国民素质”的认知已经不再简单局限于道德层面,众多充满着现代意识的指标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的全面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面既有对中华民族道德基因和精神血脉的继承与延续,也有新的时代特征。

尽管受访者的年龄、职业、生活地域、关注重点各有不同,但“做高素质的大国公民”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资料3

中华文化自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商灭夏,周灭商,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史为鉴,周王朝认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因人而变。《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据此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被古人奉为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原则亦以“立德”为“大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想,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一方面它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

资料4

近些年,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留学、海外就业、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对中国公民有了更直观的印象。2015年12月《中国人海外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依托大数据平台采集了海外3万多个站点的5亿条次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数据采集范围涵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跨度为2015年全年。数据显示,中国公民在海外颇受好评。杭州方女士一家春节去伦敦旅游,为避免18个月大的女儿在飞机上哭闹引起其他旅客的不满,他们向邻近旅客发放了手绘的“致歉卡”;武汉姑娘在普吉岛救溺水女子等都向海外展示了中国公民形象。中国海外派遣和交流人员在这一年也为中国人海外形象加了分。尤其是中国维和行动、援非医疗、撤侨等事件最受海外关注。其中在超过2.7万条与维和部队相关的信息中,对中国维和行动表示赞赏的高达74%。

资料5

据著名画家陈丹青回忆,有一次,他到罗马旅游,进到一家股东专卖店后,他就埋头专心挑选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他问:“为什么不卖呢?”老先生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陈丹青感叹,在罗马,在文艺复兴的故国,不经意间就把“那种没教养,那种粗鄙的人格流露出来了,是这位老人把我点醒了。”

有人说,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摄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自尊心的人,都会努力接近文明。比如,在干净的环境里,我不好意思乱扔垃圾;在安静的公共场所,你不敢大声喧哗。“有礼貌、诚恳待人、尊重对方、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和法律法规,这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最根本的底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资深旅游专家W表示。

社会交往中,与人打招呼是一种礼仪,而静默更是一种教养。诸多例证表明,除乱扔垃圾、闯红灯、插队等经常为外国人诟病外,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是海外公众批评最多的不文明行为。事实上,作为交谈礼仪的一部分,礼仪性的沉默一直受到人类学、语言学、社会文化学等的关注。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说,交谈的礼仪是“一种公共的安排,让人知道什么时候必须说话,什么时候应该沉默”。礼仪性静默需要知道什么场合不该出声,对谁不要作声,如何用静默表示敬畏,谁应该少言寡语等。

资料6

去年,四川省科普作家董仁威教授的《科普创作通览》面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为该书作序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未受过中等教育,甚至是文盲,科学普及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到了21世纪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仍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葩出现,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假以科学名义的小丑登场,让人扼腕叹息。可见“五四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国要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除了民主和法治外,还特别需要科学精神的浸染。所以科普从来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应该有科学的位置。

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简称“四科一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已经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尽管2015年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经达到了6.2%,但这个水平仍然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资料7

上海“史上最严”《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PM2.5浓度明显降低,新建的“黑名单”制度让不少“老赖”赶在最后期限前还款;北京雍和宫,正月初一排队“抢头香”的习俗已经持续多年,数万香客秩序井然……种种“文明”见诸媒体的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是民众法律意识的自觉与增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变化,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个月以上的重复都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习惯。长久以来,“酒驾”是难以治愈的顽症,随地吐痰是法不责众的陋习,而随着醉驾入刑的施行,国民的文明素养升级,类似行为在很多地方已经大大的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多年研究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C教授认为,市民素质至少包含两层内涵:首先是道德要求,其次是公共场所要求。守规则、讲文明,是一个人受人尊重的起码条件,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基础。“凑够一拨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是对“规则”的集体漠视,其本质就是“只要有人带头就不怕”的法不责众心理。

中国人法治意识较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根深蒂固的“青天意识”。上千年来,当人们受到不公正待遇时,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上级、找领导,甚至进京找“包青天”。这种“青天意识”与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意识合流,使找政府解决问题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百姓的主流意识。红头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威力远远大于法律效力,法律手段往往沦为配角。古人云“国五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资料8

自2008年起,我国已经进行了4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08年的6.5%,上升到2014年9.79%。9.79%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不足10人。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保健上投入也慢慢增多,市场上保健图书热销,电视里养生节目收视率积极攀升。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实施,近些年政府向以“医疗为主”的医院投入了大量的卫生资源。据统计,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的65.19%用在疾病治疗,而用于疾病预防的支出仅占14.59%。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但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仍在增长,居民医疗经济负担仍然较高。当“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公民科学素养的短板显得格外突出。

通常而言,健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超过60%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芬兰政府发现北卡地区居民的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芬兰本国其他地区。经研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当地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诸如黄油、肉类脂肪等的摄入量较高,缺乏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等。于是,芬兰政府把北卡地区作为实验地区,实施“取消面包加黄油财政补贴”的政策,要求盐业部门加强低盐饮食的宣传,同时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知识,传授健康的技能等。30年后,北卡地区心脏病的死亡率下降了80%。

北卡的案例,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健康愿景的实现,需要确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家L先生认为,相对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我国当前的医改更加注重疾病治疗,并且从近年我国医改的重点工作来看,对“预防为主”的重视有所弱化。

资料9

去年3月,北京医生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成功挽回一名心脏骤停的游客的生命。而今年6月29日晚,34岁的著名媒体人B先生倒在了北京地铁6号线的站台上,却再也没站起来。急救专家根据视频记录初步判断,B先生可能为心脏性猝死。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1人因此丧生。专家介绍说心脏骤停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甚至看似健康的人。从发病的地点上看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其余绝大部分发生在家里或其他场合。由于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

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是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如果现场有人能懂得简单的急救技能,就能在意外发生的现场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在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某专家介绍说。

从北京地铁里拍摄的视频可见,B先生倒地后虽然即使有人上前救助,但更多的人却是在沟通,呼叫。专业人士认为,如果救助的方法更加专业,如果现场能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且有人会使用,患者获救的机会会更大。据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成功挽回游客生命的北京医生唐子人回忆,当时就是有人拿来了公园内的AED,对抢救起到关键性作用。

据报道,2014年底,杭州市共有15台AED,被投放在机场、地铁和市民中心等地,1年多过去了,这15台AED使用率却是零。这些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救命神器”成为了平时无人问,关键时刻不会用、不敢用的摆设。

城市急救不仅关乎设备,更是一种新观念,即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正确使用急救设备的前提,无疑是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而需要注意的是,“AED只限专业人士使用”是一大误区。其实,与灭火器类似,AED操作较为简单,接受几十分钟的培训就能学会。

有人曾做过测算,在急救普及上投入1元钱,在灾害中就能减少至少4元钱的损失。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培训能力和效果都很低。一位一线城市的急救培训人士坦言,现在他们的培训人数总量“和全市人口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多位急救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教育,尤其是高危行业、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各类各级学校应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毕竟,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掌握技能是救不自己的,“只有人人都有救人的技能,人人才都有获救的机会”。

不仅如此,地震、泥石流以及火灾、爆炸等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威胁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事件的初始时间段,人们可依赖的主要是自己所拥有的生存知识、避险经验和技能。研究表明,重大灾难发生后绝大部分被救人员是由基层单位非专业救援人员自发救助完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所救人员只占5%左右。”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Z教授说。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2—8,概括“大国公民形象”的基本内涵。

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健康愿景的实现,需要确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的理解。

理解准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三)为加强急救教育,某市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拟联合举办“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假如你是活动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材料9,为该活动拟写一份宣传稿。

1.切合活动主题;2.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有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四)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敬德与立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语言流畅,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案例内容:

  经过10年发展,深圳崛起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五大产业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最为耀眼:1999年产值达74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九成,比1998年增长23%,列全国第一位。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电子产业配套基地,计算机配套厂就有1500多家。1999年生产微机153.45万台,占全国产量的34%;程控交换机1074万线,占全国的50%;硬盘驱动器、高性能电池、干扰素、生物乙肝疫苗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通讯行业巨头的华为、中兴两大企业2000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深圳市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之所以发展较北京、上海快,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政府政策上全力支持。这主要体现在营造发展高科技的政策环境上,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支持系统。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系统。深圳市建立了一系列以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和保护为核心的法规和条例,初步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法规体系。二是知识支持系统。深圳自身没有名牌大学,但政府提供多种优惠条件鼓励国内外著名大学到深圳办学。1999年9月1日,国内22所著名院校联合在深圳高新区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市政府无偿地为入园大学提供办公设施和高新技术基金。

  其次,创建了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全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727家技术开发机构,其中679家建在企业,比例高达93%,人员90%以上属于企业。深圳企业与内地200所大学、数百家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600多个充满活力的研发机构诞生在企业。全市8个博士后流动站都设在企业里,他们一头连着市场,一头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好地将科技与经济连接起来了。从科技经费投入看,1999年达32亿元,约90%来自企业,1999年科研投入费用平均为当年产值的8%。研发人员平均占职工总数的13.69,华为公司则高达40%。而在申请专利中,企业申请的比例是全国最高。

  最后,对吸引入才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2年,深圳吸引入才的新政策出台之早、之多、之全面、之深入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正当国内很多大城市用户口等条条框框限制人才流入的时候,深圳市就提出了“博士生来深圳不受户口限制”的政策,吸引了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到深圳求职。赴海外招聘留学人员,是深圳开全国风气之先,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到深圳创业,深圳市又推出给予启动经费、简化手续等六项政策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2.案例内容:

  经过10年发展,深圳崛起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五大产业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最为耀眼:1999年产值达74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九成,比1998年增长23%,列全国第一位。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电子产业配套基地,计算机配套厂就有1500多家。1999年生产微机153.45万台,占全国产量的34%;程控交换机1074万线,占全国的50%;硬盘驱动器、高性能电池、干扰素、生物乙肝疫苗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通讯行业巨头的华为、中兴两大企业2000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深圳市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之所以发展较北京、上海快,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政府政策上全力支持。这主要体现在营造发展高科技的政策环境上,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支持系统。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系统。深圳市建立了一系列以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和保护为核心的法规和条例,初步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法规体系。二是知识支持系统。深圳自身没有名牌大学,但政府提供多种优惠条件鼓励国内外著名大学到深圳办学。1999年9月1日,国内22所著名院校联合在深圳高新区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市政府无偿地为入园大学提供办公设施和高新技术基金。

  其次,创建了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全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727家技术开发机构,其中679家建在企业,比例高达93%,人员90%以上属于企业。深圳企业与内地200所大学、数百家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600多个充满活力的研发机构诞生在企业。全市8个博士后流动站都设在企业里,他们一头连着市场,一头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好地将科技与经济连接起来了。从科技经费投入看,1999年达32亿元,约90%来自企业,1999年科研投入费用平均为当年产值的8%。研发人员平均占职工总数的13.69,华为公司则高达40%。而在申请专利中,企业申请的比例是全国最高。

  最后,对吸引入才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2年,深圳吸引入才的新政策出台之早、之多、之全面、之深入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正当国内很多大城市用户口等条条框框限制人才流入的时候,深圳市就提出了“博士生来深圳不受户口限制”的政策,吸引了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到深圳求职。赴海外招聘留学人员,是深圳开全国风气之先,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到深圳创业,深圳市又推出给予启动经费、简化手续等六项政策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对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C.高等院校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了关键作用

D.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航空线和公路与各地相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积极应对人口拐点)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考试分题本和答题纸两部分,题本提供资料和问题,答题纸供你作答时使用。

2.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指定位置,答题纸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注意:所有作答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否则无效。

3.用黑色墨水笔(签字笔)作答。要求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本次申论试题共3个问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1.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根据机构预测,令人吃惊的支持中国经济崛起的“人口红利”时代行将结束,到2015年左右中国适龄工作人口将在达到巅峰之后回落,取而代之的将是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提前到来。尽管对于“人口红利”时代何时结束,尚存较大争议。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显现,我国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高和荣博士告诉记者,“.人口红利”通常表现在某个阶段一个国家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抚养负担比较轻,从而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劳动力,促进这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存款储蓄的增加、社会财富的增长。

据蔡防(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在改革开放的头20年(1978年至1998年)的GDP增长率中,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贡献份额达到24%。这一情况,也符合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据测算,新加坡、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超出稳态增长率部分有1/3到1/2源于“人口红利”的贡献;历史上欧洲移民去新大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几乎全部归结为“人口红利”因素。

3.“‘人口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会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人口红利’就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兆云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供给上。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

依照上述标准,目前,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好处在“人口红利”期,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800万—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4.可以认为,人口红利有两种。第一次人口红利,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增加产生人口劳动力的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这是人口转变早期出现的现象。当这部分人口逐渐消失之后,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会产生、制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利用人口转变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所创造的财富。比如说在老龄化的情况下,如果养老保障制度不能积累养老保险金,高储蓄率将得以保持,如果我们有好的健康保障,好的教育水平,社会劳动年龄、退休年龄可以往后推,保持劳动力充足,另外,还有劳动力市场的改造等很多有挖掘潜力的第二次人口红利。这就在于把进城的农民和没有进城的农民真正市民化,让他们作为劳动力转变成市民,在城市生活、工作、做贡献。这两者之间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在深度城市化的过程中,把农民变成市民的人口红利的挖掘只是一个例子,何况,未来我们的城市化率不可能是零,我们仍然会继续增长。

材料二

1.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社会,如果60岁以上老人比例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从青壮年步入老龄化,大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过程。然而,我国1982年还是壮年型国家,2000年就已经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前后只用了不到18年。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说:“劳动人口的抚养比越来越沉重,新中国成立初期(扶养比)我们都是20:1,一直发展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10:1,可是前几年我们测算了一下,就只有3:1。到2025年,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测算,就要达到2:1,也就是说两个劳动人口就要抚养一个人。”

“发达国家是在一个很漫长的老龄化的过程中,用充足的资源应对一个较小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这对国家的压力是比较小的。中国需要在资源很少的情况下,快速地应对一个很大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这个实际情况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2050年,我国的老人总数加起来将达到4亿,这比英、法、德、意、日5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2.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只通过劳动力数量增长让社会总产出更低廉、更丰富,以及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配置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两种机制发生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由于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廉价的劳动力,企业得以克服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优势,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过分依赖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可怕,反而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为此,在总体布局上,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一低教育投入一低可行能力一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而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促进人力形成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

3.初春时节民工荒,从2004年开始已成为保留节目,除了2009年。2009年的新闻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纷纷金蝉脱壳关门“走厂”,剩下一堆愤怒而无奈的工人。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压在了已日趋脆弱的农民工供应链上。

随着人口出生的逐渐减少,这根供应链条将无可回避地走向细弱。尽管这一拐点会出现在哪一年研究者尚在争论之中,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共识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再也不是想象中的源源不断取之不尽,而是越来越有限供应。长久以来,数以百万的农民工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得不到社会的足够关怀,始终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当危机爆发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便以毫不留恋的姿态迅速离开了城市。

随着经济复苏,当订单重新飞来,工厂们不得不开始抢夺工人。待遇在迅速提高,比如在东莞,过去普工的底薪基本上是按东莞最低工资770元设定,而自2009年年中开始,已经有企业主动提到1000元甚至1200元。门槛也开始放宽:过去只招30岁以下员工的企业,现在也将标准放宽到了45岁以下;过去有的企业非女工不要,现在也“男女兼容”了。

这样的变化,已经让那些利润微薄的企业尝到了痛苦。鞋厂老板李小建苦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微薄的五六个点上下,如果工资上涨30%,利润就要再下降一个点,再加上改善员工福利等投入,“投资鞋厂恐怕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起码省了辛苦”。但即使这样,在多年从事人力资源招聘的李秋明看来,仅靠简单的加薪和放宽招工条件并不能真正解决日益明显的结构性的劳动力资源短缺现象。他说,从人力管理的成本而言,留住老员工比招聘新人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如何留住员工,却是个难题。

材料三

1.2010年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短缺。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其中,广州预计缺工量达15万,特别是餐饮业的前台和楼面服务员。平均1名求职者,有近5个对应岗位可供选择,东莞缺工更为严重。此外,沪、苏、浙、闽和广西北部湾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人现象。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在未来几年会出现变化,该情况在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已经初现端倪,劳动力供应预计在2013年至2014年到顶。

河南目前有1亿左右人口、23200万富余劳动力,不仅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中国劳务工第一大省,到2009年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超过2200万人。不过总量增速近几年明显降低,2007年,新劳动力200多万,2009年则木到110万。

与此同时,作为“民工源头”的中国西部地区,也开始提高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输出,与东部争夺劳动力资源。中国劳动力供应已发生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意味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将会经常出现。

2.节前珠三角农民工“回乡潮”带来的就业难,似乎还未从记忆中褪去,2009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又成为考验珠三角的新难题。

在东莞市中心的智通人才市场里,刚从广西老家返回的张衡站在招聘栏前寻找感兴趣的应聘信息。几个月前,东莞一家电器厂由于订单减少把他辞退了。

张衡没有想到这次回来工作会这么好找。“几天前已经有一家电子厂雇我了,马上就可以去上班。听说原先厂子最近也开始招工人了,我想来这里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他告诉记者。在张衡“意想不到”工作好找的同时,东莞厚街一家港资电器公司也“意想不到”自己工厂会缺工1000人。“我们把薪水提高了,但就是招不到工人。现在缺最多的是包装工等基础工种,我甚至都去附近村子问有没有家庭主妇可以过来帮忙,连工厂的保安也被安排临时做包装工。”公司一位经理无奈地对记者说。

3.有人说目前珠三角等地有t民工荒,,这个说法有歧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工荒’。”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如民工出现数量短缺,这是民工荒,但这不是事实。根据测算,一直到202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有所减少,但也不会低于8亿人。”

劳动力是充足的,但有技术的活,没有人能干;没技术的活,没人愿意做。郑教授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技术荒”。在智通人才市场,蔡晓梅分析说,目前缺口是因为结构性供求矛盾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如求职者达不到用人单位岗位技术要求、用人单位提出的薪酬水平达不到求职者的期望水平等方面。

钟启云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招来的工人大多是80后、90后,越来越不像过去那样能吃苦耐劳了。“如果把500人的工厂向城外迁移20公里,一个月后估计就只剩下100人了。”

郑梓桢解答了这个困惑。“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珠三角求职人群发生较大变化'就业地区环境、就业企业工作场所环境及周边生活环境都是他们选择考虑的条件。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背着蛇皮袋进城,第二代就拉着拖箱进城;第一代只完成空间的迁移和流动,第二、第三代就是有文化的一代,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收入问题,更需要教育、文化、社会地位的全方位提高。相当一部分人不太愿意从事流水线的普工工作,就业流动性加大。”他说。

材料四

1.很多观察家近日忧心忡忡地估计,随着十年之后老龄化社会的真正到来,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好日子将难以为继。按照流行的观点,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其一,降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依赖出口的“增长发动机”大受影响:其二,降低储蓄率,影响到中国的资本形成,进而降低经济增长;其三,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然而,故事还有另外一面。北京日报刊发的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傅勇的文章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

首先.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真正到来。国情告诉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要为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为劳动力短缺而焦头烂额。实际上,现在农村还有超过2亿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老龄化的到来将加速这一工业化的必经阶段。与劳动力低廉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如果劳动力无限供给不改变,卖出八亿件衬衫来进口一架空客飞机这样的低附加值“比较优势陷阱”很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其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提振消费的引擎功能。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整个社会持续40%的高储蓄率将下降。这固然会带来一定风险,因为高储蓄率对中国增长方式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这又是改变高储蓄低消费现象的好时机。我们要变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经济为消费推动型经济,储蓄率的下降应是题中之意,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有利于这种转变。

最后,老龄化迫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需要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养老保障的转变将使社会养老负担率下降大约19个百分点。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因而,人口红利的消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打量。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清楚,事情并不会自动地向好的那方面发展,而需要我们切实为之作出有效的努力。

那么,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否终止我国的高增长呢?傅勇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其他条件很可能会有所改善。劳动力成本的适当提高回以促进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并且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义所在,这对于扭转中国的粗放式生产有关键意义。

2.因为多,所以便宜”。这是横行商业圈的硬道理,劳动力市场似乎也不该例外。来自河南省人口计生委的信息表明,河南人口于2010年7月将突破一亿,而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河南省形成了30多年人口抚养成本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裕、储蓄率较高的黄金发展期(人口红利期)。30多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问题是,人口红利已经“红”了30多年,还能继续红下去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显示,中国目前已经转移出2.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剩余2481万人,从经济学角度讲,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变的转折点,这是经济学界著名的“刘易斯拐点”。

尽管学界对中国人口红利是否结束仍有争论,但至少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警剔。河南经济存在着不少类似的尴尬,我们干了很多脏活累活,却挣钱不多,回过头来一看,我们处在产业链的最前端和价值链的最低端,我们把大部分利润拱手让给别人,因为我们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商品没有核心竞争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个转变,我们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变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大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3.《21世纪》:从中国过去走过的路径,以及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来看,未来中国解决民工荒的出路在哪里?

蔡昉(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这其实是一个人口红利的问题。大的方向上说,就是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中国如能创新制度安排,至少在2020年前,有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

1978年至本世纪初,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来自“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直至2000年,中国步入“老龄社会,“民工荒”的出现,意味着“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枯竭,相反,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加快改革步伐,中国有望获致“第二次人口红利”。这些制度安排包括,良好的、有利于积累的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劳动力培训,把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等。

值得强调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把目前2.3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和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城市人口,就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另一半人口红利”。

《21世纪》:如你所提,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至此第一次人口红利结束,要启动第二次人口红利,计划生育的一胎政策届时是否需要调整?

蔡昉: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在长期内来看可能产生有利于矫正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管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发展阶段都必然会出现,现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没有实行过我们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也经历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材料五

1. 2006年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4天,平均每天工作9.8小时,每周工作7天的比例占53. 5%,每天工作8—12小时的比例占50. 5%,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比例达6.5%,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实行工作和休息制度。2005年底,深圳市在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欠薪企业达653家,欠薪总额达1亿多元。

2006年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46. 4%的农民工工资可以当月发放,52.4%的农民工工资推迟发放,余下的1. 2%的农民工不清楚工资何时发放。拖欠时间最久的长达31个月。据调查.30%农民工的身体都受到过工作环境的侵害。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无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入托问题,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训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高流失率。

2.目前,应对民工荒的问题,用工企业与政府必须联手解决。作为企业特别是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需要为民工创造更好的劳动就业环境,要像对待“城里人”一样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必要的福利待遇。作为企业家.也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决不能依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低档次的产品.挤占低端市场,而是要依靠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附加值的不断提高来实现,否则将无法支付不断增加的用工成本。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来依靠更为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更多地应该依靠技术进步手段来实现。作为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需要依靠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规范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的行为,创造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社会化的劳动保障,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市场化创造条件并提供保障,做好就业引导,提供更为完善的劳动伤残救济保障体系,完善劳动保护监管职能和手段。政府,作为管理者,所应该做的就是服务与负责。

3.如今,中国的经济大蛋糕越做越大,2010年GDP总量有超过日本的趋势。日本有一点与中国很不同,就是在每个大都市里面都看不见“农民工”独特的身影。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j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的是,日本当初的“农民工”也面临着从工资到保险与城市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但日本竟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农民工”的转型,或者说是在20年的时间里化解了“农民工”问题。

日本的做法简单说来,首先是户籍制度决定了“农民工”的移动自由。在日本,不存在所谓 “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问题。也没有户口本,只有所谓的“誊本”。一个人准备长期出行到外地的时候,只要把自己的“誊本”从当地政府登记迁出,再于14天之内到所到之地政府登记即可。这种自由往来的户籍制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日本城市的住房制度也让“农民工”安定下来。在日本的城市里面,有公营住宅、住房公团等对中低收人家庭居住进行保障的住房制度。这种住宅中有的当初就是为了接受“农民工”而兴建的。

再次,日本采取的是全民保险制度,进城的“农民工”都要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雇用保险等。这种一视同仁的保险制度,看起来是增加企业的负担,实际上是确保了企业的劳动力来源,让企业不至于出现“劳工荒”。

第四,最为重要的应该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学龄儿童转迁之后,必须在3天之内到当地教育委员会报到,由其安排入学。他们不存在借读和赞助入学问题,更不存在要回到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

重要的在于,日本这些化解“农民工”问题的制度并不是在日本经济发达以后实施的,而是在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就开始逐步实施的。因此,说这些制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公允的,

三、申论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中国当前“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的原因。(30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上学吧APP
客服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选择优惠券
优惠券
请选择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选择优惠券
确认选择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上学吧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