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设计题(一)或者(二)完成,在答案标注选择的题目。 设计题(一) 为了迎接你们学专业19级新生,你想组织一个团队制作一个作品向新生介绍我们的大学。作为队长,请你对筹备、设计、制作和作品展示四个环节进行设计。 要求如下: 一、筹备:对开始之初对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加以说明。例如人员的招募(选多少人、什么样的人、如何招募等)、设备和资源的准备等。 二、设计:对作品的具体设计。包括作品的内容、形式、意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设计和策划,并简要阐述你的设计理念或灵感来源(即为何这样设计)。 三、制作:对如何实施前面计划的开发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对时间、人员、任务等如何进行分配。 四、展示:对如何展示进行说明。例如你觉得这个作品适合在什么时机、场合,使用什么技术或设备对新生展示或介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题(二) 如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为“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学习,要求各组对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形成总结汇报(PPT形式),时间为7天(周一至周日)。作为组长你将如何组织自己的小组进行学习,请完成以下两个环节的设计。(说明:你是本组的组长,有4名组员 ,分别是丽丽,佳佳,小刚,小强。) 要求如下: (1)规划环节:用文字阐述你对这一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2)学习环节: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人员、时间和任务的分配情况,任务应进行具体描述(例如某人通过何种方式查找XX资料”)。
第1题
题目:《色卡的应用》 作业完成形式:手绘/拼贴/数码图像(任选一种,完成后提交图片,注意:过程图也需要拍照或者截屏提交) 要求: 1.选择一张构图设计有创意的黑白作品(自己创作、拍摄、网络图片、大师作品均可) 2.用题2中提炼出的色卡,完整地应用到该黑白作品中,要求最后完成画面和谐、有层次、色彩、构图、作品内容和意境结合合理。 3.手绘、拼贴、电脑PS、手机APP处理均可。如果用电脑制图需标注色卡CMYK值。如果用手绘或拼贴的形式做作业,可运用题1中的自制色彩材料,做多材料的应用实验(注意:拼贴的话,不要做得像幼儿园的手工作业,还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高度)。 4.构图方式同题2,画面与色卡合并到同一图片中,如例图一。 5.需要附上黑白作品的原图,并注明来源(如“自己创作”、“马蒂斯作品”、“国家地理摄影图片”等等) 例图一:拼贴示范(注意:拼贴的话,不要做得像幼儿园的手工作业,还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高度):
第2题
管道施工平面图中,以粗黑线表示涉及管道,以( )表示现有管线。(单项选择题)
A.细线
B.虚线
C.点画线
D.双点画线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图中,纵断面图布局一般分为2部分,纵断图和列表,其中 列表位于( ),标注管线井室的桩号、高程等信息。(单项选择题)
A.左边
B.右边
C.上方
D.下方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图纵断面图图样中,( )表示设计市政管道。(单项选择题)
A.细直线
B.细虚线
C.粗直线
D.粗虚线
甫政管道开槽施工图中,结合设计说明书和市政管道平面图,通过纵断面图的 信息可以计算管道施工工程量。(判断题)
不开槽平面图相对开槽施工图更简单,无须表示施工竖井或出口图位置,识图 时无须核对设计管线、竖井与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水平距离。(判断题)
在市政管道纵断面图中,纵横方向代表管道的( )。(多项选择题)
A.直线度
B.平曲线
C.长度
D.高程
E.桥梁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3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2.内容:
人们出行或运送货物,要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路途的远近和具体的要求,来选择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活动
说一说你乘坐过得交通工具及乘坐感受。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速铁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成为讨论关注的焦点,收集相关资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者乘火车,近距离多乘
汽车。有时为了欣贯河流两岸的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放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而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根据上述内容,尝试将下面的运输任务与适宜的交通运输力式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说明理由。
设计简要的旅游方案。
(1)在图中标注家乡的大致位置。
(2)确定从家乡出发到图中3个或3个以上城市旅游的路线,并绘出旅行路线图(要
求路线尽量不重复)。
(3)确定作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并阐述理由。
3.基本要求:
(1)配合板书进行教学;
(2)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3)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简要谈谈板书的作用?
2.为什么选择这种导入方式?
第4题
第三关BOSS:关于政策问题的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 speech on question of policy)。 说服听众该或不该做(什么)。参考教材p199-204. 目标: 说服听众认可你的观点,或采取行动。 4-7分钟。 可选择是否使用PPT(ppt要求同说解性演讲) 现场(录像)演讲的打分标准? 多大程度上说服了听众。 -------- 哪里着手? 演讲三要素:内容、语言、台风。 说服力三要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信于人 那么 为什么是你,why you? 今天在这里,why here,why now? 为什么对我们讲? why should we care? --------------------------------------------------------------------- 【二稿要求】 仿照122页-124页上讲稿大纲的形式:有标题,演讲目的,中心思想,开头,主体,结尾。(如有需要,附上参考文献)。 书上用罗马数字I II标注之处,你可用· 代替。 至少300字以上(不包括具体目标,中心思想陈述和参考文献)。字数不到减一分。 (要想有说服力,实际上应该写到400-600字。) 但演讲时间只有4-6分钟,掐表读一下。 如有引用,请注明。如发现抄袭,一句扣一分 ,总评100分扣完为止。哪几种情况算抄袭?见书上P26-27页。如何避免抄袭?参考书上P26-30页 请直接回复,别用附件。如果系统提示字数超出,可先复制到txt文档中,再黏贴到文本框里。 【参考资源】 必看范例及点评: 说服听众献血:P203-204 做特奥会志愿者 P217-219 (两篇都是动机序列结构) 小伙伴做的中文知识点讲解 知乎:如何有效的说服他人? 如何找支撑材料?用google,知乎,quora,wiki week12 劝说性演讲准备单 week13 说服性演讲初稿
第5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李清照词两首》其一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文说明本课选择某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七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以及《李清照词两首》的另一篇《醉花阴》。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境浑然交融的意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时安排一课时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人数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1.阅读上述材料,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依据。
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旨在带领学生理解诗中的“愁”情。
3.请给本文设计一道探究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第6题
B.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
C.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D.接触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动物
第9题
B.第一阶段,投标人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要求提交带报价的技术建议,招标人根据投标人提交的技术建议确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制招标文件
C.第二阶段,招标人向在第一阶段提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不包括最终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的投标文件
D.第二阶段,招标人向在第一阶段提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包括最终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的投标文件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