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找答案首页 > 全部分类 > 公务员考试
搜题
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

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

我们应该怎么读书,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更多“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适逢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我国兴起一股军绿情怀。不仅军旅题材的电影,比如《建军大业》、《战狼2》大

热,连创中国电影票房奇迹,这在之前是不敢想的。

另外,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一款名为“穿上军装”的H5程序,使用者可通过自拍的方式将自己的头像“嫁接”在不同时期的军装上。不少网友因此得以一尝“穿上军装”的乐趣,一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当中中到处是网友们穿军装的样子,令人不由得感慨万分。

军队情怀大热,请你谈谈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谈谈中老年人容易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17公务员申论模拟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

给定材料: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大战略,对相关国家则是一项大倡议,具体建设涉及到沿途各个国家。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各方理解,得到各方的支持,形成真正的共识,进行认真的投入。同时,这样的大工程,需要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宣传和推广上不可操之过急,在项目建设上不可急功近利。让“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顺利,取得预期成效,还是有很多挑战,也有不少风险。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中国的意图很清楚,就是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受益,但是,有些国家不这样看,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中国的扩张主义战略看待。有些国家即便口头表示支持,实际参与上也是非常谨慎,甚至采取平衡的策略。因此,中国在继续做工作的同时,重要的是做好一些示范工程,让大家看到好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些政局不太稳定,有些地方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严重。一方面要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政治深入了解,做深入的政治工作,对政局变动有预测、有对策,避免因政局变动而使建设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的安全合作,共建反恐、反极端势力的合作机制,对大通道、大项目的安全要有常设的安全保卫机制,信息收集和通报机制。

“一带一路”是大工程,长期计划,建设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见大成效,要有长期的打算。大项目,比如,基础设施网建设,需要大投资,中国的投入多,这一方面要算大账,即战略账、发展账;同时也要算小账,即算投资回收、投资效益等,特别是企业参与,还是要精打细算的。

当然,既然是大战略,就要坚持做下去,挑战也好,风险也好,都只能去面对,去化解,要知难而进,不能遇难而退。中国的倡议,大家的事情,还要做细致的工作,“有事好商量”。“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的建设,金砖银行的建设等开局都不错,良好的开局为今后取得好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对此,我们还是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给定资料1.“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

给定资料

1.“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这是G市一位学生的妈妈发出的感慨。据悉,目前G市小学已不允许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有老师会将成绩转化成等级,然后公布每个等级的人数,让学生和家长心中有数。老师们用心良苦,家长们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减轻。

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得过多进行统考,更不能以成绩排名次。然而,因为班级之间评比仍然需要教学成绩做硬指标,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成绩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项目。如此一来,成绩仍旧成为“学生的命根”“教师的法宝”。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掌握知识快一些,有些学生掌握得慢一些,这导致在成绩上出现差异。但这并不能反映学生智力以及真实的学业水平,低年级的学生考试考九十七八分,与考一百分并没有什么绝对差异。但是,因为评比的存在,以及家长期望值过高,导致出现“一分之差,不可容忍”的现象。

这个问题凸显了教育“以分为上”的观念。究其原因,跟升学制度有着很大关系。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虽然有的取消了考试,采取电脑排位、划片招生的措施,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招收到好的生源,很多学校还是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去选拔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以增加学校竞争力。毕竟,学校生存靠的是过硬的教学质量。而要提高质量,生源则是重要保证。

2.2014年12月21日,历时两天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30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在巴蜀中学落下帷幕。在教育部取消奥赛加分的情况下,有家长对依然举行的数学冬令营感到疑惑。其实,取消奥赛加分并没有给奥赛本身带来大影响。2014年奥赛的参赛人数是317人.和2013年基本持平。

在我国,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习奥数。张女士的儿子小丁从小学三年级起学奥数。学校为了减负不再教奥数,但是课外的培训班依然开得红红火火。刚开始是在学英语的那家课外班学。“和所有当妈的一样,我每周都陪读,认真记笔记。几个月下来,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奥数。”

学奥数一年之后,张女士发现儿子起色不大。“这时有几个家长对我说某培训学校的某老师奥数教得好,很有名。一般孩子进不了他的班,得考试。”为了让儿子更快地进步,张女士托人费了好大的劲把儿子整到了那位名师的班里。

可几个星期之后,张女士发现,儿子并不适合他的教学方式。看儿子学得吃力,张女士又把他转到另一个老师的班,但儿子依然学得不愠不火。

张女士说,自己也曾因为儿子奥数学得不好发过脾气,但逼急了小丁会说:“你找奥数好的当儿子去!”

如今,发现儿子“并不是一块学奥数的料”后,张女士依然让儿子在奥数的道路上走下去,她坦言,即使对升学没帮助,也可锻炼儿子的数学思维,对孩子总是没有坏处的。

3.今天的课堂是否已经关照到了每一个学生?教学怎样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基于此,某市P区开展了关于教育过程公平的专项调研。调查显示,资质中等、数量最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却成为最为落寞、最为边缘化的群体,这种隐性的不公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教学评价方面。

一组直观的数据显示,课堂教学中,中等学生享有的学习机会最少。从教师每天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所占的时间看.每天用于帮助学困生时间1小时以上的教师达到52%。中等生为22%,优等生为26%。P区教育学院陈老师分析认为,这种事实上的不公平在学校教育教学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

而体现过程公平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教师对课堂提问环节的处理,有54%的教师倾向于先叫自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35%的教师倾向于先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不出来再叫学习好的学生补充。总之,在提问时,仅有极少部分教师会考虑到应主动关注各类学生。

调查还显示,占大比例的中等学生对区域教育公平的满意程度远低于其他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中有51%对区域教育公平现状满意,成绩一般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满意的比例依次为35%和50%,可见中等生对区域教育公平满意率最低,这与这一群体长期被忽视与冷落密切相关。

4.最近,有统计数据显示,一个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最大差别是288倍。北大对广东、安徽考生设置的门槛比北京考生整整高了100倍。而上海市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招生体制的弊端是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

由于涉及各地利益,要在全国范围内让高考更加公平、公正,仅仅寄希望于在现有招生体制下重新分配招生指标。最终很难达到目标。统一的计划招生体制本身就是在权利等级制基础上建立的,在资源配置、指标名额分配上完全按照计划体制来实现,所以这种体制不太可能实现彻底的公平和均衡。

目前.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高校选择空间也不大。现在各地设有招生办,定了分数档后,高校才能在此范围内选人,在这种体制下学校选择的空间很小。

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更加专业,整个招生程序应该走向专业化,需要长期积累。要看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仅仅看分数太有限,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一次测试获得的结果并不能很全面地代表这个人。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美国很多高校招生要同时考虑三个因素:学业是基础,社会活动表现是主干,人格品质是尖端。招生人员会在这三者之间权衡轻重取舍。想要准确地测评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有专业的招生人员,而不是像目前这样由行政主导招生。

我们一直强调“阳光招生”,但是依然有不阳光的、暗箱操作的问题存在。另外,现在高考保送以及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既有利益者希望维持现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道理讲明白,让公众把事实看得更清楚,明确最终目标,也明了阻力何在。

5.2015年1月6日,1市教委公布((2015年1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不少政策、措施将出台或继续推进。

2015年,1市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促进学区和集团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新一轮“新优质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1市将完成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推进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工作,出台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指南。改革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分层走班教学.开展学生生涯与学涯指导。同时,深化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中职一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启动“高职一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

1市将出台本市非营利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相关配套政策。研制非营利民办中小学试点办法,开展第二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优质幼儿园创建。出台本市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开展民办学校招生与收费制度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学费指导价管理,扩大民办学校收费自主权,配套完善民办学校学费专户管理等制度。

对于民办教师问题,1市将探索混合所有的社会力量办学体制,鼓励和吸引国有企业以及各种公有、民营、外资等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年金制”等社会保障机制,支持民办学校稳定骨干教师队伍。

面对高考改革的大潮,1市将落实国家和本市高考改革总体部署,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探索外语标准化命题技术,建设外语听说测试考场。出台本市进一步规范各类考试加分项目办法。深化“春季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本市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改进考评方式和标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本市高考办法,稳步推进成人高考、“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招生改革。

6.2015年到来,对于还有半年毕业的高职、中职学生来说,现在又到了一年中的实习、就业季。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数据显示,2006——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院校的差距不断缩小,差距百分比分别为7.2%、6.3%、3.8%和2.2%。2009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的87.4%。

2014年7月15日发布的(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3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9%,与前两年90.4%和89.6%的指标相比稳中有升。同时,((,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高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一个网络的段子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既开心又忧虑,如果把大学比作一列火车,清华北大是软卧,其他名校是硬卧,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专科是站票,成教是挤厕所的。但到了目的地,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来的,只在乎你能干什么。如今,对于那些刚下车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很郁闷地发现搭不上大学这列火车的农民工兄弟似乎在就业市场更吃香。于是,有人网上发帖抱怨,“难道普通高校就没有出路了吗?”

A省南充师范学校,是一所以幼儿师范等专业为强项的学校。每年,该校为南充地区、A省东北地区培养输送大量的师范人才。

2014年12月底,A省南充师范学校举行了就业岗位推荐会。据南充师范学校招生就业处吴主任介绍,该次推荐会上,来自A省内外的多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2015年,学校有近800名学生面临就业。据吴主任介绍,近年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就业选择。目前,该校应届毕业生可以考取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可以进入公办、民办幼儿园任职。

“中职学生年纪较小,社会经验较少,但他们进入工作岗位早,所以学校培养时更关注无缝式培养。”他具体分析道。2014年6月1213,A省南充师范学校与华西城市读本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并举行“媒体、学校战略联盟”授牌仪式。这意味着南师成为华西传媒集群(WMG)教育新闻采访、研究基地,同时也意味着华西传媒集群(WMG)成为南师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强强联手,打造“媒体+学校”模式下的人才孵化联盟,开启人才培养的新纪元。

“增大就业途径的同时,学校也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吴主任介绍,近年来,学校提倡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舞台,“希望学生走出A省,走上更大的就业舞台”。

南充市运输工程职业学校是一所专门为铁路运输、工程、物流、高速公路收费等行业培养优秀学员的专业学校,拥有铁路培训及校内外实作演习场所和实习基地,是西南地区铁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

2014年,成都客运段、中铁二局、广深高速、成都三维测量、南昌客运段、福州客运段、重庆客运段、中铁八局、青龙高速、成都地铁、中遂检测、申通物流等单位先后到该校选用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这些挑选出的学生,只要按订单要求完成学业就可以到指定单位上班。

据了解,在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该校开设了“订单班”。据该校校长助理岳军介绍,以物流专业为例,从2年级开始,该校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开设了50人的订单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由用人单位到学校讲授工作岗位知识和岗位需求技能。订单班上课3个月后,经过学校考核和用人单位评审,学生就可以进入工作阶段。

7.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的全面推开,2015年我国进入高考改革元年。中学学业水平考试,采取科目可选、成绩分等模式,并首先在W市、2省两地进行试点。

W市、2省两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选择”一词成为热点:外语可考两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从史、地、政、物、化、生、技7门课中自选3门。而后者的选择,几乎决定了选择人今后所学习的专业乃至从事的职业。然而,对2省地区400多名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数据却并不让人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高一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如此“兴趣迷失”必然导致“选择迷失”——无从自主选择。

一项旨在“给考生更多选择权”的新政,本来意味着学生从高一起,就要对自己的兴趣,对未来要报考的学校、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有更为清晰的目标,没想到却遭遇80%学生“选择迷失”的尴尬,这恐怕是我们的政策设计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其实.“选择迷失”的并不只是高中生。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了一项针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填报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71.2%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即使是已就业的大学生,在半年左右也最容易出现违约现象。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选对专业。可见,“选择迷失”在我们大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

面对“选择迷失”这一病症,一位资深的重点中学校长感叹,在应试教育模式和以往的考试制度下,很多学生以总分最大化为目标,考前死记硬背,或许高考得了高分,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专业。甚至到了大学,许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选择课程、如何探究性学习。

一位大学招生老师感慨,每年招生咨询,“主力军”大都是家长,自己来咨询的学生反而很少见。这位老师总是一遍遍建议家长,专业无好坏之分,选择无对错之别,关键是学生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放手让孩子真正自己选择一次”。

当然,除了社会和家长的因素外,现实中,我们的学校又有多少是不奉行“分数为上”,而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并为他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指导呢?当学生个人兴趣和家长期望相冲突时,又有多少学校能说服家长让学生自己决定呢?

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的“选择迷失”并非是他们从小缺少选择的能力,而多数是家庭和学校中那些功利化的教育观联手把它扼杀了。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的意识深处,很少把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自主选择的能力看成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如今,新高考改革提供了一次契机,作为一个现实的必选题,“学会选择”摆在大多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面前。而要回答好这道命题,不只是学校和家长为学生提供认识自身兴趣和特长的机会那么简单。也不是学校开设“生涯规划发展”“职业体验”课那么容易,它实际上真正要面对的是教育观的转变和育人模式的转型。这无疑是高考之外更重要的考题。

8.大学毕业生本来应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不幸的是,一些“宝贵资源”经过高等教育却被转化成“人口负担”.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即待业”的严峻局面。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D总经理指出:“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这种“企业为找人发愁、毕业生为找工作发愁”的现象在各行各业都很普遍。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今日中国教育中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脱节,学校能够教育出有知识的人才,却培养不出能与市场对接有能力的人才。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然后才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目前的教育恰恰是本末倒置,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在这种教育状况下,学生不仅知识面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而且动手能力也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缺乏相应的竞争能力,当发现自己处于困境之中时,更容易逃避现实。这个问题在20年前就一直存在,令人遗憾甚至沮丧的是,这种局面至今不仅没有丝毫扭转,而且愈演愈烈。这种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局面,与20年来高考改革的脚步迟缓有很大关系。

D指出,“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行业已经发展到21世纪的高科技了,一些大学还在用20世纪的教材,讲授20世纪的知识”。

高考指挥棒主导的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以分数取人”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强调知识记忆的高考.既损害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损害了教育“授业”的效果。教育改革应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改革把学生的充分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将多样化。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育价值观、根治现行教育体系的弊端是本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能力获得极大提升。

在教育阶段就应该关注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今天呼吁对高考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呼吁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仅是为了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格物致知”,更是为了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正心修身”。呼吁进行高考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渊博程度,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授之以渔”永远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这些,不论是对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还是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请归纳概括我国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7”。概括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让人始料未及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30分)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内容全面,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阅读给定资料。以“知识与能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给定资料1.生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生态城市列为城市发

给定资料

1.生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生态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的优先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2.生态城市建设是从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出发,也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和资源挑战下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中国70%以上的河流与湖泊已遭到污染,70%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依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因污染而死亡。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为53.7%,但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不佳,污染水平是美国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

E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位于1~3级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非常脆弱。E市人口众多,城镇化用地已超总用地的50%,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灰霾、PM10、PM2.5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全市617.9公里长的河道中,V类和劣V类水河长共占70%.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E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生态空间不断压缩和减少,E市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2.58%。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PM2.5防控、市域农村秸秆焚烧的控制、湿地与水体生物入侵等仍是E市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E市发展模式仍然是“高碳发展”,人均碳排放量高达11.89吨/年,而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只有E市的30%~50%。

在面向广大市民的“E市,我的2040”愿景调查中,城市发展目标选项中,“环境友好、低碳出行的城市”超越其他经济、文化类选项,位居第一。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还有“E市最需要改善的问题”.第一名为“大气和水等城市环境”。

3.面对日益严重的各种城市病,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快速发展及转型期的明智选择。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建设,它强调的是生态和宜居两个方面。生态城市侧重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宜居城市则侧重居民个体的切身感受,强调社会的关系。

宜居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现代城市应该追求的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提倡宜居观念,按宜居标准建设城市,有利于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区半径盲目扩大、人口拥挤、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等问题,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气、水体、土体污染和生态破坏。部分城市PM2.5过高,城区绿地、湿地减少,地下水、湖泊和河流水质恶化,土壤退化,城市的绿色生态线受到冲击。生态宜居城市首先是绿色城市,不论城市发展到多大,城市资源环境的质量和功能都应该保持,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才能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这要求城市必须减少和避免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破坏,重视生态损害的修复。绿色城市中,人们可以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感受到山清、水秀、地净、气清的自然之美。

城市的无序发展和资源环境破坏必然造成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空气和水质污染、休闲地减少、噪音增加,城市人群忙碌,压力和紧张感增加,人们健康受到影响。城市大了,而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却下降了,这不是城市发展的初衷。而宜居城市,开发强度适当,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结构合理,各类空间相互支持,组成生态共同体,人们就学、就医和工作方便,卫生条件较好,利于睡眠。

城市发展在一定阶段会出现较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特别是土地供需矛盾。劈山造地,围湖(海)造城,盲目扩大城市建筑容积率,挤占水域和绿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计人生产成本,这些行为和做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城市宜居度下降。城市宜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

4.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确定A市B区等55个地区为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B区作为A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导人区,面临资源人1:3环境束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双重压力。一直以来,B区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生态区、生态文明试点区创建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业型城区践行生态文明的“B区之路”.走上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B区对外交往中一张极具含金量、彰显城区魅力的“绿色名片”。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十一五”以来,B区已关停淘汰了12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小化工类企业基本消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7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打造建设为经济发展形势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全区经济结构中产业能级有效提升,二产比重不断下降,由72%降到58%,三产比重不断加大,由27%上升到41.5%。

近年来,B区实施“三个集中”工程(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形成以“B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六大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集聚格局。2013年,B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9%,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在30%左右。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循环经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已有3家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莘庄工业区、B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3年,全区的土地产出率达到4.63亿元/平方公里,高于同期A市平均水平(3.41亿元/平方公里)。

B区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试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2013年,全区已有19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60家企业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同层面循环经济试点单位83个,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低碳试点逐步推进,B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低碳经济园区、新虹街道建设低碳社区列入全国低碳发展园区、社区试点。2013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为0,293吨标准煤,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十一五”期末.全区单位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2.2%和63.0%;“十二五”以来,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分别完成减排目标的50%和60%以上.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脱钩发展。

B区加大生态绿地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9.5平方米。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建成吴闵北排、春元昆、中北片及浦东地区四大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管网1254公里,并且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改造。区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7.5%;区域水面积率保持在7%以上。

B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不断优化,现路网密度3.2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网密度1.64公里/平方公里。区内已有轨道交通6条线,运营线路总长度50.8公里,站点30个。在全区居民集中区、商业网点及公交换成站点设置免费服务网点574个,投放自行车19万余辆,向市民发放诚信使用卡4.3万余张,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相互衔接的公交网络。

B区结合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确保新建民用建筑100%采取节能技术。同时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建成万兆碧林湾、万科朗润园、一品漫城等一批低能耗绿色住宅,世博会的“A市人家”的雏形就诞生在B区。

曾为A市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吴泾工业区为我国的基础原材料、能源供应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自2005年起,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至今已投入资金150余亿元;累计已完成2450户居民动迁安置,并落实相应社会保障,纳保资金达3.42亿元;关停重点污染企业(生产线)48家(条),实施污染治理工程116项;全面完成48家码头堆场整治项目;污水收集及纳管工程、河道整治、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实现减排S0:超过6000吨,减排COD为250多吨,区域环境面貌大为改善。2014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又将吴泾工业区的转型升级作为研究重点,将吴泾工业区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同时作为黄浦江闵行段滨江两岸的发展战略的重点组成部分.通过黄浦江滨江沿岸开发带动吴泾工业区整体功能定位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将吴泾工业区从以末端治理、综合整治为主的粗放型化工生产园区转向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研发性生态园区。

5.尽管1市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6月4日发布的《2013年1市环境公报》显示,2013年1市空气优良率为66%,有124天处于污染之中。在全年124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大气细颗粒物)的有87天,占70.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3天,占26.6%;首要污染物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有4天,占3.2%。PM2.5仍是1市空气污染的元凶。

虽然1市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明确阶段目标、具体举措和责任单位.但不少市民反映目前PM2.5污染防治还是碎片化、应急式,政府各部门抓措施落实、抓工作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在行动计划出台后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机动车冒黑烟,施工、渣土运输、堆场、搅拌站、环卫作业的扬尘,秸秆燃烧等仍屡有发生。

目前1市3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上游,在没有采取根本性的工程措施前,这种开放式、多功能的水源地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该水域集聚了56家码头和155艘浮吊船,流动风险源数量众多,日均船舶流量4000艘次,其中危险品船舶日均流量近40艘次。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这些风险源的日常监管,但交通流量高,内河船舶状况较差,且以夫妻个体经营居多,生产事故引发的溢油等次生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受上游来水以及本地污染的叠加,黄浦江上游若干取水口氨氮等指标超标加剧,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1类水的要求。

据2013年8月1市水务局、市统计局发布的1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公报显示:普查监测2545条(个)河湖的3446个断面水质,全年优于II1类的占3.4%.1V类的占23.7%,V类和劣V类的分别占20%和52.9%。普查监测309条(个)河湖的583个断面的底质,重金属因子未污染的断面占26.6%,轻度污染的占46.8%,中度污染的占190k,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分别占2.6%和5%。河道治理从消除黑臭到水质的根本改善仍任重道远。

1市部分居住小区由于缺乏持续的宣传和有效的监督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止步不前,有的甚至出现倒退。由于缺乏约束机制,不少小区居民参与分类积极性不高,且随意丢弃垃圾行为对参与者的负面影响很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仍是重大瓶颈。由于技术路径、再生产品的标准等尚未明确,加上有的项目规划落地困难,造成相应的处置能力建设缓慢,目前1市湿垃圾日均处理能力仅1000多吨,且处置产品的出路问题也未根本解决,湿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渠道尚未真正打通。电子废弃物、废旧玻璃、衣物、灯管等正规的回收、处置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环保领域管理措施不落实,执法监管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施工和渣土运输扬尘、乱倒渣土、机动车冒黑烟、企业偷排污水废气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截至2013年10月15日,仅“河道污染黑臭”一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就接到投诉和求助来电703个,涉及9个郊区80个镇,占1市郊区103个乡镇的77.7%。据市民服务热线专题调研显示,这类黑臭污染多为政府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企业偷排所致。至2013年11月底,1市环保系统接到大气污染投诉举报13234件,水污染投诉举报2645件。在2013年的1—10月全市环境监察部门处罚的1201户次违法企业中,825件为建设项目未办理环保手续.占总数的68.7%。

6.Hammarby(哈马比),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四周环海,虽被称为城市,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社区,因为其成功的环保理念,而为全世界所知晓。20世纪90年代,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着手对哈马比地区进行改造.并把它觑划成一座生态自循环的环保社区,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未来的奥运村。但造化弄人.那届奥运会并没有“花落”斯德哥尔摩。尽管很失意,但哈马比的规划并没有就此搁浅,而是继续建设,这也成为斯德哥尔摩一项最大的市政工程。

如今,哈马比建设仍在继续,迄今为止,哈马比占地约204万平方米(其中陆地占171万平方米),建成了1.1万座公寓,居住着2.6万居民,据说还有1万人工作在这里。要想在哈马比届住,成为“哈马比人”,还有一道特殊的门槛,即必须要签署一份生态环保合约,只有这样,才毹入住。

作为一座新城,哈马比最大意义不是它的包容力,而是其自身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这里,城市功能、交通、建筑和绿地、水循环、能源和垃圾处理,这些各不相同的城市“运作”被纳入到有机的体系中,有序、协调运作。

走在哈马比街道上,很少会见到私家车,当地私人汽车的占有率不足40%。在哈马比,公司也鼓励员工共享汽车,并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出行。在路边,随处可见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政府鼓励居民使用电动车,这样既环保又缓解交通堵塞。哈马比人上班要么骑车,要么坐公交,而且公交采用的全是天然气,这得益于政府的鼓励和哈马比人的环保理念。

在哈马比,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出行,每天,蓝色的有轨列车在社区间穿梭,十分便捷。这些列车的动力来自垃圾处理或废水产生的电力。哈马比城动力50%来自于废水处理和垃圾的转换,其他则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有了这样清洁的能源系统,哈马比人的生活想不低碳都不行。

把废水和垃圾转化成能源,这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环保理念了。但大多数城市在从废水和垃圾处理中获取能源时,往往与城市的运行相脱节,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城市在自身运转时也在继续消耗和排放能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哈马比成功地将两者贯通,不仅环保,而且宜居。那么,哈马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它有两个相互融汇的系统,一是将废水、垃圾转化成能源;二是打造一套集约的能源使用系统。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了哈马比可持续发展路线。哈马比四周临海,尽管水资源很充足,但哈马比人非常节约用水,从来不任意攫取、挥霍。哈马比人获得饮用水有一套完善的净化水的系统,称之为“模仿自然的手段净化水”,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地下水甚至海水中获得放心的饮用水。但要当心的是。生活废水对水源的污染。哈马比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对废水进行层层把关,严格处理。

哈马比人在社区之下建立了一套废水收集管道,根本不会让废水流出自身的循环。这一套管道每隔几个单元设有水净化的中央系统,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这些电直接服务于家用小功率电器。经过处理干净的水则成为新的生活用水。

在每幢居民楼前,都会并排放着三个封闭柜,那是哈马比人的有机废物垃圾箱。政府会给每个家庭发放生物分解垃圾袋,专门装厨房垃圾。那些垃圾箱.贴着分类的标贴.居民把分好类的垃圾倒进垃圾箱即可。实际上,这些垃圾箱是地下管道的入口,它们分布在社区的地表以下,专门负责收集垃圾,将垃圾真空抽取,然后再分类加工。

垃圾处理终端有强劲的电泵将整个城区的垃圾从管道里抽取到这里,进行分类。各自有各自的管道,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分完类之后,开始回收。生活垃圾归生活垃圾管道,将用来燃烧发电或是产生出更多的可燃性生物气体。总之,这些新能源再次服务人们的生活。在垃圾处理终端,除了能听见机器运转声,完全看不到垃圾,也闻不到任何气味。

对于雨水,哈马比人也不会轻易让其溜走,他们采用降水收集网络,对来自屋顶、花园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进行直接处理,要么渗入地下,要么被导入运河和海中。在哈马比,许多建筑的屋顶上种植着绿色植物。这些植物用来积蓄雨水,延缓其下流速度并使其蒸发。当然,它们也是一种美化城市景观的绿色装饰,让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了监控水质,哈马比建成了水处理试验厂,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水质,保证水质安全。不要小瞧水处理厂的淤泥,它也有利用的价值,被开发成为有价值的燃料。淤泥中的沉积物腐烂发酵后,可产生生物燃气,为居民家用燃气灶提供燃料。除此之外,剩余的固态物还可以用于土地肥料。

7.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事业的推进、公共安全的提高、社会救助的普及,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商务成本的降低、创业机会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都市。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6”介绍了瑞典哈马比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做法,请谈谈我国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准确到位,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1市要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假如你是1市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为领导写一份关于1市环境保护的发言稿要点。(30分)

要求:语言精练,有针对性,切合实际,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500字。

三、阅读给定资料,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3)分析具体,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给定资料1.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

给定资料

1.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新世纪以来,H市文化软实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4年2月,轰动一时的H市杂技团在巴黎驻场演出的《十二生肖》欧洲巡演完美收官;同年,由H市芭蕾舞团创排的现代芭蕾舞剧《简爱》在位于伦敦西区的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成功上演,“文化走出去”正集聚力量;在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中,H市有5家企业入选;H市先后有10家文化企业上市,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占据第一;一批重大文化场馆建设完成;迪士尼、梦工厂落户H市,加上中国(H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不可忽视的文化板块……H市作为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格局和气象进一步凸显。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广东等地文化发展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每年“两会”上都能听到代表委员们(包括文化界人士)对H市文化发展非常尖锐的批评和极高的期许。

此间出现的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文化中心地位的怀念和面对北京等地文化迅疾发展的“焦虑”,值得重视与深思。

3.当“城市文化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宏大抽象的问题放在面前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俞吾金首先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表述自己的思考:“城市文化的发展就好像一辆向前行驶的机动车。先要给它确定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接着,必须为它的行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又要保持车身在行驶中的均衡,使之不侧翻,永远向前。”近日,记者针对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采访了俞吾金教授,请他畅谈自己对H市文化的思考。

记者:机动车有它的目的地,城市发展也离不开目标定位。H市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对这个目标定位我们该怎么理解?

俞吾金:根据国家对H市的战略定位,2020年H市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一个维度。

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背景”,就好像鱼在水里,水是鱼的背景,空气是人类生存的背景一样。H市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就要达到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相匹配的文化水准。否则,就像成年人穿小孩衣服。是不协调、不适当的。

记者:怎样的文化才和“国际大都市”这个定位相匹配?

俞吾金:比如,经济开放,文化相应地就应该是多元化的;物质繁荣、社会现代化了,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同样地,在现代价值观的导向下,传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嬗变,以便不为现实生活所淘汰。

记者:在明确了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后,发展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确保城市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主要依靠什么?

俞吾金:复旦发展研究院曾经起草过一份报告。主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应该“双轮驱动”,即调动政府和民间两个积极性。我开玩笑说,现在宝马、奔驰和奥迪的新车都采用“四轮驱动”了,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使其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不但要发挥政府和民间的积极性,还要发挥部委、外资(国外、境外和外地的资金)的积极性。这就是我理解的“四轮驱动”模式。

记者:这指的是推动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

俞吾金:对,这是有形的动力。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来说,无形的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概念是“道”,道的原初含义是“路”,因而有的西方学者干脆把“道”译为“way”。可见,道的精神就是畅通无阻。试以人体为考察对象,不管是血、气、食品还是排泄物在人体中堵塞起来,人的健康都会发生问题,一个城市与一个人体一样,必须确保自己所有的“路”都处于畅通无阻的状态下。这里说的“路”,既包括像高架、高铁、地铁、航空、航海这样看得见的路,也包括电话、电讯、电传、网络等看不见的路。在所有看不见的路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沟通政府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路都畅通了.才能把动力解放出来,城市文化发展才会富有活力。

记者:这是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城市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

俞吾金:无论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处于一定约束中,因此,要把每个人身上以合法的方式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的动力充分地解放出来。当然,文化中的最高层面是精神性的东西,而要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充分解放出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双百”乃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的创造性只有在“双百”中才能呈现出来。H市这座城市,只有让各种从属于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文化艺术相互碰撞、相互争辩,才能成为文化繁荣的沃土。以前,报纸副刊上经常发表争鸣、批评的文字,现在批评性的文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下降,这个现象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它会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动力。现在出现的“奇观”是:我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大概是全世界最多的,但真正有原创性的、影响大的或能转化为专利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换句话说,大量作品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水准上,实际上是文字垃圾,它们可以使人们获得学位、获得职称或其他益处,但却不能实质性地推进学术文化本身的发展。

记者:您用机动车来比喻城市文化。当一辆车向前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保持车身的平衡。H市文化发展如何保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俞吾金:H市文化发展要保持平衡,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如何与“四个中心”的目标协调起来,H市城市文化如何形成自己的城市精神和特色,如何容纳文化艺术的多流派、多风格。外来优秀人才如何引进、安置,等等。在这些方面中,我这里只谈H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至少要处理好的两组关系。一是外延与内涵的关系,二是实物与空间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H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可否认,迄今为止H市城市文化建设似乎偏重的是“外延”,即城市外观上的规模、气派和风格。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雄伟多姿的跨江大桥、作为中国第一高楼的环球金融中心等,使许多游客不禁盛赞H市的城市建设,认为它并不逊于纽约的曼哈顿。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还须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城市文化内涵的发展上。

记者:您所说的“内涵”主要指什么?

俞吾金:比如,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则、制度的人性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教育和市民文化素质是城市文化内涵发展中的基础。尽管教育经费的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但在城市总体发展经费的投入中,教育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对不足,在结构和绩效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而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尽管今后H市文化的发展在“外延”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认为重点应该落在内涵发展上。与“外延”发展比较起来,内涵上的发展将更加艰巨,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更持久的努力。记者: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实物与空间”的关系?

俞吾金:我们看到,H市城市建设的速度日新月异。公共设施、办公大楼、民用住宅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这些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正在不断地膨胀着,蚕食着H市有限的空间。过多的高楼大厦不仅遮住了蓝天、阳光和从郊外吹来的新鲜空气,也会阻断人们对历史的回眸,束缚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逼仄、封闭的居住空间中,孩子们失去了天真和童趣,也会失去思想上的敏感性和艺术上的灵动性。

4.在发达国家,社会建设包含了文化建设。在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之外,有大量非营利性机构的存在。非营利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与政府和市场共存。大量高水平运作下的非营利机构构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国乃至欧洲,歌剧属于国家扶持的重要艺术部类。包括柏林轻喜歌剧院在内的柏林三家歌剧院,共同享受政府每年通过基金会拨付的高达1.2亿欧元的支持。轻喜歌剧院每年从中获得3000万欧元。从票房、出租等经营项目获得的收入,只占该剧院总投入的10%~15%。该剧院提供的最便宜的票价为15欧元,能够保证低收人人群也有能力进入剧院观赏。这就是一家典型的非营利机构。支撑其获得稳定发展的,除了来自外部的资金支持,还有非常完善的专业化运作机制。比如,该剧院的总经理是由政府选拔出来的,任期5年;剧院经营要接受基金会、社会、媒体和政府的多方考核和监督。在法国,有四家国家级剧院,不仅产权属于国家,连院长都由总统任命.享受公务员最高级别的待遇;政府每年给予每个剧院大约1000万欧元的支持,剧院不以营利为目的,票房等只占总预算的一部分。相较而言.H市不仅在制度设计上有待改进,也缺少多元主体的支撑,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和资助也缺少法定的保证。

5.H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已作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近年来,H市徐汇区文化局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为着力点,注重理顺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类社会主体有效参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机制、模式和途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徐汇区文化局以“放开”为基本要求。探索对社会力量的服务汇聚、导向汇聚和项目汇聚。

徐汇区文化局在区属文化类社会组织中发起建立文化发展促进会.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第三方”,并理顺其与局社团办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一方面对原注册的文化类社会组织进行梳理和剥离,做到主体、机构、职能、人员、资产、场地“六分开”,实现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人事派遣关系、无资产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按照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要求,推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2013年,徐汇区注册的文化类社团组织由24家猛增到40家.增幅超过50%,区文化系统对社会力量的汇聚力明显提升。

徐汇区文化局深入各类社会组织全方位调研,制定了《徐汇区文化类社会组织评估扶持办法》,注重按照艺术院团、文化研究、行业协会等不同类别分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基本指标和浮动指标的结合,突出政策的导向性。2013年获得评估政策扶持的徐汇区舞蹈协会选送的《鸿雁》等剧目,先后在全国校园舞蹈展演、H市优秀民营院团新剧目展演中获得殊荣。在区委、区政府连续5年每年拨出2000万元建立的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区文化局注重资金扶持的专业性和项目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和“拾遗补缺”中来。目前,一大批名人名家汇聚到了该区的社会组织中。他们通过开办讲座、培训、演出或策划、指导、举办各种高雅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社区百姓、青年白领等不同群体多样性、差异性的文化需求,也送去了名人大家在各自领域中最新的发展成果和理念。

在社会与市场的关系上,徐汇区文化局以“开放”为基本途径。探索对社会组织的人才引领、市场引领和平台引领。

区文化局把发现和培育社会组织中领军、拔尖、高技能等人才作为抓手,大力推进体制内外人才在资质认定、职称评审、社会保障、成果评奖等方面实现“同等对待”。比如,在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工作中,区文化局按照表演、演奏、美术、创作和舞台技术5个类别在40家社会组织中组织职称申报,在区文化类社会组织和文化市场中引起极大反响,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区文化局一方面通过“十艺节”“长三角演出项目交易会”等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积极鼓励社会组织“走市场”,同时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文化服务事项转移出来,运用市场手段委托给相应的社会组织。比如,在徐汇区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办文化设施探索专业化、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中,转变文化系统“内循环”为市场“大循环”,采用合作共建、项目招投标等手段,畅通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通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管理与运作。

区文化局着力打造H市国际儿童戏剧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公共文化活动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2013年启动的“艺术加油站”艺术培训进校园项目,吸引了H市、区17家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徐汇区“一街(镇)一品、一居一特”的品牌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联手H市音乐学院举办的“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已成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项目,迄今已演出300多场,吸引观众24万余人次。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徐汇区文化局以区文化市场管理协会为加强市场建设的又一载体.引导文化市场上的企业和场所共同签署“会员自律规约”。同时,强化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把组织资源、市场资源和社区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

徐汇区文化局大力推进区文化市场管理协会与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联手组建版权专门委员会。一方面通过司法途径,以形成典型案例的方式来引导市场规范;同时遵循市场规律,大力推进卡拉0K场所“歌曲统一使用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曲库和增加以点击率为依据的计费办法来维护市场各方的权益。

徐汇区文化局结合市文广局、市新闻出版局审批平台和区政府并联审批平台的实际,把各平台的整合与行政审批“事权下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管理等步骤,在政府采购平台上把社会智力引入到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中来,为与文化执法等部门联动提供了信息支撑和保障。

面对11类540余家企业场所,仅凭徐汇区市场办6名工作人员,难以将日常监管全覆盖、常态化。为此,徐汇区文化局大胆尝试招募社区志愿者,通过细化培训组建起了近200人的“文化市场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及时发现存在于盲区、死角中的黑网吧和无证游戏机房等问题。6.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理论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不少疑虑。在西方,理论界一直有批判和质疑“文化工业”的学术传统。发达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大致形成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在法国、德国,学术界基本上不接受“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认为文化是与资本对立的。在美国,没有类似文化部这样的国家机构,而以强大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产业占领全球文化产业高地。相较而言,欧洲更重视对传统和高雅艺术的保护.政府投入巨大,美国则市场化程度更高。但不论欧洲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发达国家“文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却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由此启发我们,必须就“作品”和“产品”的关系作一区分。通常来说,作品更强调创作、审美、价值、欣赏,按照文化逻辑创作;产品更侧重生产、传播、市场、消费,按照资本逻辑生产。其实相较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更多的是追求利润,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影视界中尤为明显。从宫斗剧到婆媳剧,从古装武侠到民国抗日,一部原创剧集的成功引发了无数电视剧的同质化创作,可以说作品更多是在非功利情境下诞生,产品则带有明确的利润追求。所以,对于作品,政府应当给予扶持;对于产品,政府应当放给市场。

目前,包括H市在内,对各类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基金的投入逐步加大,但还没有完全分清公益性扶持和产业支持,需要我们加大研究、更规范地运行,找到让多元主体和谐共存、各有发展的规则。更何况.作品和产品并不完全相对,有时会互相转换。如果说产品的功能是盈利,那么全球票房收入跨过1o亿大关的《指环王3?王者归来》,无疑应该是一部明显的文化产品,但不能忽略的是这部文化产品在2004年更是收获了11项奥斯卡奖。可以说文化产品遵从了文艺逻辑,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能获得巨大的艺术成功,这就有了作品的属性。应该看到,发达国家高度发展的文化产业,从某种程度上正是既遵从资本逻辑又尊重文艺逻辑的结果。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好莱坞的电影中,大部分都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属于传递真善美的力作。

7.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形成一种钢筋水泥森林的现象。人们要生活.当然不得不在大地上建造各种实物,尤其是建筑物。但人们应该明白,充分的公共空间对人们精神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座城市应该考虑如何多元化地安排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没有文化的城镇化是野蛮的扩张、格式化的发展,而重视文化平衡建设的城镇化则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这些年,H市青浦区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全覆盖,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合理构建和调整公共文化的区域配置,让城镇民众既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文化创造的享有者。

青浦区在新城和集镇建设中,注重文化外延的拓展、内涵的提升,建造了一批亲民、惠民、育民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即使在老城区逼仄的生活空间中.也充分摆开了文化的“道场”,读书角、戏曲角、书画角等星罗棋布;居民悦读、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项目贴近生活;创作了一大批演绎青浦人创业、创造和创新的故事,讲述着“身边的感动”。在青浦新城、朱家角新镇等城镇发展过程中,青浦的古文化和水文化资源。始终是影响规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让文化基因在传承中弘扬和光大,让朱家角新镇与古镇交相辉映。成为青浦文脉的延续和传承。与此同时,在课植园、水乐堂、涵大隆、大清邮局等古老建筑中。既有风貌的保护,又有时尚元素的注入,让古文化动起来,让水文化流起来,在一静一动中勾画出朱家角集镇文化的韵律,这里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最适宜人居的典范”的称号。

城市不只是可供居住和使用的场所,更是承载着情感记忆的文化载体。青浦区通过节庆文化活动,如农耕文化展示、才艺大比拼、包粽子比赛、摇快船竞赛、“角里人家”田山歌音乐剧的排练等,增强了陌生人社会的情感联系。在青浦新城,通过“我们的节Et”等文化活动。以及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社区邻里节,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老青浦人集聚起来,让沪剧与黄梅戏同台,独角戏与二人转共演,外语与方言同场进行故事会串等,营造了社区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今,在青浦和朱家角等地,“淀山湖文化艺术节”“古镇朱家角旅游节”“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此起彼伏,年年有新亮点。谭盾的“水乐堂”音乐演出、张军的课植园实景版“牡丹亭”等.每一次节庆活动和文化演出,都成为文化的博览盛会,文化资源经过现代的创意催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到了最大化,更催生了新的文化样式和品牌的产生。这样富有文化基因的衍生产品,提升了新型城镇的形象,对城市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效能,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智力的支撑。同时,在城镇化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城镇的文化差异,“一镇一品”“一镇多品”,彰显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新型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青浦在城镇化推进中,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事业与产业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造就了青浦城镇文化的多元和多彩。比如这些年实施的“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便是利用民间力量,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文化建设与管理上。引入了市民“自治化管理”的理念,由社区居民自主组建、自主管理、自主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与公众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变大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拓展了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

作答要求

一、假如你是徐汇区文化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5”。就徐汇区的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写一篇宣传纲要。(25分)

要求:符合实际,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只写正文,字数不超过35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分析作品与产品的关系。(25分)

要求:准确简明,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阅读给定资料。以“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2017年3月5日,是第五十四个学雷锋纪念日。50多年过去了,雷锋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丰碑,雷锋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融入文化血脉中。

我们该如何好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对于目前的网购环境,我们该如何精准打击,还网购一个干净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目前的网购环境,我们该如何精准打击,还网购一个干净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对淘宝、天猫、易迅和京东商城等一系列网上购物平台产品抽检的结果。抽检商品涉及小家电、手机、箱包、服装、儿童用品等日常消费品,抽检总共提供有效送检样品497批次,检测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老生常谈的网购问题产品重灾区引起了广大网民关注。

尽管国家出台设立了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可是还是未能阻止假货,不合格产品泛滥!对于此次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工商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依法查处。但网购者不得不发出疑问,网购商品不合格率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出现这样的情况,网购商品质量到底应该由谁来把关?我们怎么样才能买到知道自己买的是合格与否的产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互联网“食”代 外卖平台该如何监管?随着互联网“食”代的到来,“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点餐花样的一切可能,宅人们专

互联网“食”代 外卖平台该如何监管?

随着互联网“食”代的到来,“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点餐花样的一切可能,宅人们专属的各种网络APP也层出不穷犹如雨后春笋,其中网络订餐成为很多消费者选择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但是网络订餐在方便消费者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隐患。餐饮网络外卖受到消费者热捧的同时,网络外卖平台监管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无论是因为懒还是因为太忙,上班族用手机点餐,早已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如今,从屡屡曝光问题来看,黑作坊办假证挤进百外卖平台推荐、部分黑餐饮店的商家在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餐盒洗了再用、PS假证黑店三天上线平台外卖,地图上根本找不着的餐厅竟成了外卖APP推荐商户……随着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种种黑幕被媒体屡屡曝光,话题层出不穷。相关部门也展开了一系列整治行动。然而,证照缺失、卫生脏乱差的情况依然存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面对线上线下的外卖安全风险,我们又该来如何监管?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上学吧APP
客服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选择优惠券
优惠券
请选择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选择优惠券
确认选择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上学吧找答案